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内容

35kv电气间隙多少合适?

一、35kv电气间隙多少合适?

10KV高压柜的电气间隙为125mm,爬电距离为250mm。

高压柜的电气间隙根据其自身电压等级不同电气间隙也不相同,10kV高压开关柜及配电柜的电气间隙要求是不小于125mm。35KV开关柜要求电气间隙是300mm。

不同带电体间最短的空气距离就是电气间隙,在《电气设计禁忌手册》中规定额定电压“大于300V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12kV的电器产品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要求是125mm。

二、什么是电气间隙?距离多少?

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举例说明:有一个电气设备的输入端,是用裸露的铜排作为输入导体,这时把这两根铜排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电气间隙,在输入端子处,它们沿着输入端子的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爬电距离,象PCB上两根铜箔间边缘的最短距离就称为爬电距离,如果把两根铜箔之间的PCB挖去,这时就成为爬电距离了.两者的区别就是电气间隙是没有绝缘体作陪村的,而爬电距离必须与绝缘体在一起.

三、380v电气间隙是多少?

根据国家规范,爬电距离与空气温度、湿度、污浊度、含盐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正常情况下,理论上的爬电距离为“2毫米/千伏”。电压为220/380时的峰值电压为540伏,则爬电距离为1.1毫米。

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3.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爬电距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之间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四、35kv电气间隙是多少?

300mm

35KV开关柜GB3906要求电气间隙是300mm。电气间隙是指不同带电体间最短的空气距离。

在《电气设计禁忌手册》中规定额定电压“大于300V 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12kV的电器产品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要求是125mm。

那么开关柜、配电柜的电气间隙根据其自身电压等级电气间隙也不相同,10kV高压开关柜及配电柜的电气间隙要求是不小于125mm。

35KV开关柜GB3906要求电气间隙是300mm。

五、1140v电气间隙是多少?

1140V的电压等级在防爆产品上用得很普遍,防爆电气中,一般的电器间隙与爬电距离就如这为朋友所说,但防爆电气中,还有一种叫增安型的电器,其电气间隙通常要求为30mm,爬电距离要求36mm.海拔2000m以下,电气间隙14mm,爬电距离16mm;增安型电气间隙30mm,爬电距离36mm。

六、6000v电气间隙是多少?

电控系统内的带电部件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具体参见GB4706.1-1998第29.2节):

a)工作电压大于250V至44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3mm,爬电距离>4mm。

b)工作电压大于130V至25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2.5mm,爬电距离>3mm。

c)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3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1.5mm,爬电距离>2mm。

七、ipc焊点最小电气间隙是多少?

iPc焊点极其微小,可达50微米,焊点圆半径只有25微米,两焊点间隙1毫米焊接后仍有50微米的空白,这可算ⅰpc焊点最小电气间隙了。

八、660v电气间隙是多少?

电压660V的安全电气间隙和最小爬电距离分别是8mm、14mm。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九、啥叫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非常容易混淆,所以对比如下:电气间隙:不电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间最短的空间直线距离;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按照绝缘配合的概念:

1、电气间隙是由雷电冲击电压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的外绝缘水平;

2、爬电距离是由额定电压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耐受环境的水平。 是说明电气绝缘性能的参数

十、1000v的电气间隙是多少?

1000v最小电气间隙?根据GB/T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1000v设备相导体对外壳的电气间隙为125平方毫米。

10KV高压柜的电气间隙为125mm,爬电距离为250mm。

高压柜的电气间隙根据其自身电压等级不同电气间隙也不相同,10kV高压开关柜及配电柜的电气间隙要求是不小于125mm。35KV开关柜要求电气间隙是300mm。

不同带电体间最短的空气距离就是电气间隙,在《电气设计禁忌手册》中规定额定电压“大于300V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12kV的电器产品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要求是125mm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气相色谱中,柱温、柱箱温度、检测器温度有啥区别?

下一篇: 旧金山的大学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